中國古典園林最講究筑山理水。山石景構筑了園林景觀的骨架和基礎,而水景是園林的脈絡。
一池三山由的寬闊的水景鋪陳,湖上矗立三座小島,島上建筑景觀各有形態,布局不僅豐富湖面層次,打破人們單調的視線,所以逐漸成為經典,為歷代山水園林所用。
“一池三山”園林模式的形成及發展的過程也是道教在中國產生、發展及影響的結果。老子認為“道”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萬物,亦是萬物存在的根據,指出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”莊子繼承并發展了老子“道法自然”的思想,從自然為宗,強調無為。他認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,即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”。而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崇尚自然,追求自然,實際上并不在于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,而是在于對潛在自然之中的“道”與“理”的探求。
一池三山漸漸演變成為中國一種園林模式,后在皇家園林或私家園林中得以發展。主要的代表園林有以下幾座。
(1) 圓明園
圓明園中的福海附圖福海中央“北島玉宇、蓬島瑤臺、瀛海仙山”三座神宮呈西北往東南方向斜串聯,且樓閣盡顯詩情畫意。
(2) 頤和園
頤和園的清漪園沒有重復在一個水面中設立三島的作法,將一個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辦法分成三個小水面西湖、養水湖、南湖,每個水面中各有一島,西湖中有治鏡閣閣島,養水湖中有藻鑒堂山島,南湖中有南湖島,形成湖、堤、島一個新的“一池三山”形式。
(3) 杭州西湖
杭州西湖也可以尋到“一池三山”的影子。遼闊的外湖西部三島鼎足而立,南面最大的為三潭印月“小贏洲”,中間的為湖心亭,最北為阮公墩。
(4)拙政園
拙政園五分之三的水面中三島布列,起到了分割水面,豐富景觀的作用。除了拙政園東西二島,西園的北半部池水中也抱有一島,景致豐富。
(5)承德避暑山莊
全部由人工開鑿,湖區中心有如意洲、月色江聲和環碧三個島嶼,湖提和島嶼將水面分隔成 “如意”、“靈芝”的形狀,使湖中三島的形象構成一棵“如意靈芝”樹,為“一池三山”的傳統湖島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