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代碼平臺與低代碼平臺區別在哪?2025年企業開發工具選型方法論

  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2-19 10:24 閱讀量:

  當業務部門抱怨系統功能僵化、IT團隊疲于應對重復開發需求時,企業往往陷入零代碼與低代碼平臺的選擇困境。盡管二者同屬‘敏捷開發’領域,卻在技術門檻、系統擴展性、適用場景上存在本質差異。本文將解析代碼平臺與低代碼平臺區別在哪,并為企業提供開發工具選型的實戰策略。

零代碼平臺與低代碼平臺區別在哪

  零代碼與低代碼平臺區別在哪

  1. 目標用戶不同零代碼平臺(如輕流、簡道云)主要面向非技術人員,通過拖拽可視化組件即可搭建簡單應用;而低代碼平臺(如櫟偲Fast ERP Builder、OutSystems)需要少量編碼能力,支持開發復雜業務系統,適合IT團隊與業務人員協作。

  2. 技術門檻與靈活性差異零代碼平臺通常依賴預置模板,功能擴展受限;低代碼平臺提供開放接口和自定義邏輯設計,允許開發者通過代碼微調系統,滿足個性化需求。例如,櫟偲Fast ERP Builder支持通過腳本擴展ERP模塊,實現與其他數據庫的無縫集成。

  3. 適用場景分層零代碼適合標準化流程(如審批、數據收集);低代碼則能構建核心業務系統(如供應鏈管理、定制化CRM),覆蓋中大型企業的復雜需求。

  企業開發工具選型方法

  1. 明確需求優先級

  - 若僅需快速搭建標準化應用(如調查表單),零代碼平臺更具性價比;

  - 若涉及核心業務改造(如生產排程優化),低代碼平臺的擴展性優勢顯著。

  2. 關注生態兼容性

  選擇支持API集成、多數據源連接的工具。例如,櫟偲Fast ERP Builder提供與主流云服務(阿里云、AWS)的預置接口,可快速構建混合架構系統。

  3. 評估長期成本

  低代碼初期投入較高,但能減少后續定制開發費用;零代碼雖門檻低,但功能天花板可能迫使企業未來更換平臺。

  結語

  零代碼與低代碼平臺并非對立關系,而是互補工具。對于追求深度數字化轉型的企業,低代碼平臺通過“80%可視化+20%編碼”的平衡,成為構建敏捷系統的優選。以櫟偲Fast ERP Builder為代表的解決方案,正推動制造業、零售業實現從流程自動化到智能決策的跨越。企業需結合自身技術儲備與發展規劃,選擇最能釋放業務價值的路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