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碼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中的場景與應用

  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25 17:33 閱讀量:

  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,低代碼技術作為一股新興力量,正逐漸嶄露頭角,為行業帶來諸多創新應用場景。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支柱,是立國之本、強國之基。在數字經濟浪潮下,利用“數字化、低代碼”等新興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模式,推動智能制造與自主可控進程,已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。

制造業低代碼

  值得關注的是,國內AI 低代碼開發平臺正為加速行業 AI 應用落地與數字人才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撐。該平臺持續深耕數智技術創新,加大低代碼平臺自主研發力度,助力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與信創落地提速。

 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共性痛點:

  生產執行精細化不足:加工路線復雜,對調度的實時性、可靠性要求高,但管理敏捷性低;

  智能制造創新難:創新能力弱,應用深度與廣度不足,難以跟上數字化發展步伐;

  供應鏈協同低效:不同系統間無法有效協同,敏捷度低,缺乏全鏈條可視化監控與調控;

  質量管理流程性弱:缺乏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手段,難以實時掌握產品不良率,管控難度大;

  設備資產管理難:設備投資大,需最大限度降低停機與檢修成本,但可靠性與準確性保障不足;

  數字化人才短缺:高校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,企業人才培育能力弱,復合型人才缺口大。

  低代碼技術通過降低開發門檻、加速應用落地,成為提升行業創新能力、供給能力、支撐能力與應用水平的關鍵力量,持續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、網絡化協同與智能化變革。

  通過圖形化界面與“拖拉拽”操作,賦能不同角色人員參與應用開發,減少重復基礎工作,其核心能力涵蓋五大維度:開發及管理能力、擴展與集成能力、用戶體驗、生態能力、安全保障。當前,低代碼與 AI、大數據、RPA、IOT、SaaS 平臺的融合已成趨勢,在智能分析、數字孿生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—— 既促進技術融合與潛力釋放,又通過全鏈路開發滲透業務場景,挖掘數據價值。

  生產管理是制造業的核心環節,低代碼技術在此有著廣泛應用。例如在生產流程自動化方面,企業可借助低代碼平臺快速開發自動化工作流。通過圖形化界面,輕松定義各個生產步驟和流程節點,實現從原材料采購、生產加工到產品出庫的全流程自動化。

  在設備管理方面代碼技術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。制造企業設備種類繁多、數量龐大,管理難度高。低代碼平臺能夠幫助企業搭建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,涵蓋設備采購、入庫、運維、報廢等環節。

  供應鏈管理對于制造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低代碼技術也為其帶來了優化契機。

  質量控制是制造業確保產品品質的關鍵,低代碼技術為其提供了有力工具。企業可以利用低代碼平臺開發定制化的質量監控工具,實時監測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數據,一旦發現問題,迅速追溯根源并解決。

  制造業車間的生產報工環節,以往多依賴人工記錄,效率低且易出錯。借助低代碼平臺,企業可開發便捷的生產報工應用。工人通過移動端掃碼即可快速上報生產數量、質量情況、設備運行狀態等信息,數據實時同步至管理系統,管理層能實時掌握生產進度,及時調整生產計劃。

  在生產排程方面,低代碼平臺中的智能排產引擎可自動計算換模時間、物料齊套率等,快速生成合理的生產排程,排產效率大幅提升。

  低代碼技術在制造業的生產管理、設備管理、供應鏈管理、質量控制等多方面有著豐富且實用的應用場景。同時,通過業務與 IT 人員協同開發,加速應用場景覆蓋;打通跨部門流程,實現數據與業務集成,支撐數據驅動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