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碼在企業數智化轉型中充當一種什么作用?

  新聞資訊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24 14:10 閱讀量:

 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當下,數智化轉型已然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抉擇,從一道 “選擇題” 躍升為關乎企業生存的 “必答題”。據權威數據顯示,全球數字經濟占 GDP 的比重已超 40%,并且持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,而在中國,這一比例更是逼近 50%,彰顯出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強大驅動力。倘若企業未能及時擁抱數字化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將愈發艱難。眾多企業已經意識到,唯有搭乘數智化的快車,才能夠提升運營效率、優化客戶體驗、創新業務模式,進而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。

  然而,許多企業在轉型的道路上遭遇了諸多難題。首當其沖的便是技術門檻高的問題。云計算、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,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和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作為支撐,可不少企業現有的 IT 基礎設施卻難以滿足這些要求。不僅如此,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日新月異,企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升級,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轉型的成本與難度。

  開發周期漫長也是一個突出的困境。在傳統開發模式下,業務需求需要經過層層傳遞才能到達技術團隊,這一過程僅耗時費力,還容易出現信息偏差。開發一個中等規模的應用,往往需要3 - 6 個月的時間,可等系統上線時,市場需求早已發生了變化,導致企業錯失市場機遇。

低代碼作用

  一、低代碼讓轉型從“被動等待”變“主動創造”

  傳統開發模式下,業務與技術之間仿佛隔著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,業務人員提出需求,技術人員負責實現,雙方由于專業背景和思維方式的差異,常常導致信息傳遞不暢,開發出的系統與實際業務需求脫節。而低代碼開發技術的出現,為打破這一壁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。

  低代碼平臺以可視化拖拽、預制組件等功能,大幅降低了開發門檻,讓業務人員也能參與到應用開發中來。就像搭積木一樣,業務人員只需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,將各種預制組件組合在一起,再進行一些基本的配置,就能快速搭建出滿足業務需求的應用程序 。這使得業務人員從以往單純的需求提出者,轉變為應用開發的參與者甚至主導者,真正實現了 “業務驅動技術,技術反哺業務” 的良性循環。

  二、低代碼讓企業跟上市場變化節奏

 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下,企業對應用開發的效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。傳統開發模式完成一個中等規模應用通常需要 3 - 6 個月的時間,而低代碼開發則能將這一周期大幅壓縮至數周甚至數天。借助低代碼平臺,開發團隊僅用 10 天就完成了從需求分析、功能搭建到測試上線的全部工作,比傳統開發方式節省了 80% 的時間。這使得該金融機構能夠迅速適應監管政策的變化,避免了因合規問題帶來的風險和損失。

      更重要的是,低代碼開發支持 “邊用邊改”。當業務需求發生變化時,開發人員只需在低代碼平臺上調整組件配置或邏輯模塊,無需重新編寫大量代碼,就能快速實現系統的迭代升級。這種“小步快跑” 的開發方式,讓企業能夠始終緊跟市場變化的節奏,及時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。

  三、低代碼打破轉型中的“信息孤島”

  數智化轉型的基礎是數據流通,但多數企業現有ERP、CRM、OA等系統相互獨立,數據無法共享。低代碼平臺具備強大的集成能力,通過API接口、預制連接器等功能,能快速打通各系統數據鏈路。這種“數據整合能力”,讓企業的信息資源從“分散碎片”變為“聚合資產”,為精準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
  從本質上看,低代碼不是“替代傳統開發”,而是為企業數智化轉型提供了更靈活的工具。它讓轉型不再依賴“技術精英”,而是激發全員參與;不再追求“完美上線”,而是強調“快速試錯”;不再局限“單一系統”,而是注重“全局協同”。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,低代碼正幫助越來越多企業跳出技術束縛,聚焦業務核心,真正實現“以數智化驅動增長”。